心理学家:孩子选择越少可能更容易成才丨MO阅读

老墨家族 2020-05-18 12:50:34

小编导读


作为父母,帮孩子选择兴趣靠谱吗?其实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的途径并不是选择,而是做得足够好之后便能发现兴趣。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孩子们能够拥有的选择权利也越来越多,但为了保证孩子的幸福感,也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做事习惯,父母们该懂得,给予孩子的越多越不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大多数孩子都不喜欢自己拥有的玩具,而是喜欢别人的玩具?


在一间屋子里,一个小男孩在安静地玩一把玩具枪,玩具枪能亮灯、还会发出声音。突然,门铃响了,邻居小女孩来玩了,小女孩手里也拿着一支玩具枪,也能亮灯和发声,只是颜色不同。小男孩立即丢掉了手里的玩具枪,冲过去抢小女孩手里的。小女孩不肯,两个孩子拉扯起来。小男孩的妈妈很生气,斥责孩子说“家里很多玩具,玩具枪也好几支,就是喜欢抢……”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选择越多越糟糕,选择越少幸福感反而会提高。


就好比让孩子从10种糖果中选择最想吃的,孩子享受后所表现出来的满意度,与那些不能选择只能接受一种糖果的孩子,他们享受糖果后的满意度,两者相比,前者的满意度更低。

选择越多满意度越低,选择越少幸福感反而会提高。然而孩子们包括大人一直都以为,拥有的选择更多会更好,这其实是人性的矛盾点。


美国心理学家Barry Schwartz说,过度的自由,反而导致人的生活满意度下降和临床抑郁症的增多。难怪我们这些已经为人父母的,记得小时候没什么玩具、也没什么零食,有些孩子甚至只有屋外的石头、沙子相伴,吃的也只是馒头稀饭,也没感觉我们当时有多么糟糕,反而每次回忆童年都会感觉很温暖。但现在孩子们的玩具琳琅满目、享受的物质丰富充足,却养育了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忧郁症或多动症的孩子,这真的值得我们反思。


Barry Schwartz认为,选择更多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并且更容易放弃。他们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就是学习、做事情没有别的孩子专注,容易左顾右盼、也容易被旁边的人和物吸引了目光;这些孩子常常做选择,但也常常放弃,比如一开始选择学画画,但没多久就放弃要学钢琴,然后好景不长便又放弃要学书法……长大后可能会表现在经常换工作,总是换但也总是不满意……到头来恐怕“足篮打水一场空”,啥也不专注啥也不擅长。这样的做事习惯,对一个孩子来说可不是好事。


宝爸宝妈们如何做呢?


让孩子习惯较少的选择或没有选择,他们未来也许更容易成才。


具体地,那么就要让孩子们从小在生活细节上开始。比如孩子们的玩具、衣服、鞋子、学习用具,遵守少而精的极简主义;再比如父母周末陪伴孩子的游戏和娱乐项目,最多给孩子2个而不是更多的选择;又比如孩子的兴趣班,给孩子有限的选择甚至帮孩子选择好……


提供较小的选择范围可能比为他们提供较大的选择范围更能给他们带来满足感,较少的选择也能让他们更容易专注和坚持下去。难怪那些极简主义者自我感觉更幸福,也难怪不少成功企业家学历低,那是因为他们年轻时的选择比同龄人少。


分享优质文章 优化孩子成长

MO阅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来源:幼儿说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等非原创素材,版权均属于作者。部分文章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作者联系上,涉及版权问题,敬请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现在,关注“老墨家族”公众号,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我们之前发的所有精彩内容哦~

回复“早安”,收听往期 【狗戴猫铃】

回复“晚安”,收听往期 【睡前故事】

回复“安徒生”,收听往期 【安徒生童话】

回复“格林”,收听往期 【格林童话】

回复“尼尔斯”,收听往期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回复“成语”,收听往期 【成语MO讲堂】

回复“活动”,查看往期 【活动回顾】

回复“育儿”,查看往期 【育儿之道】

回复“叮咛”,查看往期 【爱的叮咛】

Copyright © 华为手机价格交流组@2017